7月基金市场全景扫描:多空因素交织下的震荡格局
2023年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持续演绎结构性行情,截至7月25日,沪深300指数年内涨幅收窄至1.8%,创业板指更是在新能源板块拖累下累计下跌9.3%,公募基金整体表现分化明显:主动权益类基金中,重仓AI和中特估概念的基金年内最高收益达67%,而聚焦新能源赛道的基金最大回撤超过25%。
海外市场方面,美联储7月加息25个基点后,纳斯达克指数创出年内新高,但美债收益率倒挂加剧引发经济衰退担忧,国内政策端,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目标,证监会宣布降低交易经手费,但地产行业债务风险持续发酵,这种多空交织的环境下,基民普遍面临两难抉择:当前是及时止盈止损的时机,还是该逆向布局等待估值修复?
主张离场的三大核心逻辑
技术性止损的必要性
根据Wind数据,混合型基金中位数最大回撤已达18%,超过2018年熊市同期水平,技术分析显示,上证指数周线级别MACD出现死叉信号,若有效跌破3150点支撑位,可能打开新的下跌空间,对于持仓亏损超过15%的投资者,严格执行止损纪律可避免陷入"深套陷阱"。
政策预期差带来的不确定性
尽管7月24日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但市场期待的"强刺激"政策并未落地,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95%,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进一步降息空间有限,政策工具箱的边际效用递减,可能延长市场磨底时间。
结构性机会的迁移风险
上半年领涨的TMT板块已出现筹码松动迹象,以人工智能主题基金为例,7月以来平均回撤12.7%,部分基金单日换手率超8%,显示机构资金正在调仓,而低估值板块尚未形成持续赚钱效应,市场缺乏明确主线的情况下,持币观望或是更优策略。
坚守价值的四个底层支撑
逆向投资的黄金窗口
历史数据表明,当偏股基金指数回撤超20%时,随后三年年化收益率中位数达19.8%,当前股债收益差(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沪深300股息率差值)为5.2%,处于近十年85%分位,显示股票资产性价比凸显。
政策红利的渐进释放
7月19日《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31条细则出台,8月1日起《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消费复苏斜率有望在三季度末回升,基建投资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9%以上。
资金面的积极信号
北向资金7月净买入额达478亿元,创年内单月新高,ETF市场呈现越跌越买特征,7月以来股票型ETF净申购超560亿元,其中科创50ETF份额增长21%,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至13.8%,距离监管上限尚有6.2个百分点空间。
估值体系的重新锚定
以新能源车板块为例,当前动态PE已回落至22倍,低于近五年均值34倍,光伏产业链部分环节龙头市净率跌破1.5倍,接近2018年低谷水平,对于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过度悲观预期反而孕育着戴维斯双击机会。
理性决策的四维操作框架
仓位动态平衡术
建议将权益类资产占比控制在(100-年龄)%的基准线附近,若当前仓位超配10%以上,可分批减持至中枢水平,采用"金字塔补仓法",每下跌5%加仓10%,避免一次性打光子弹。
资产再配置策略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将部分仓位转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近一年年化2.85%)或二级债基(年化波动率不足混合基金1/3),高风险偏好者可通过科创板50ETF(588000)和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进行跨市场配置。
组合诊断与优化
运用"4433法则"筛选基金:近1年收益排名前1/4,近2/3/5年排名前1/3,近6个月排名前1/3,对于连续两个季度跑输业绩比较基准5%以上的产品,建议启动替换程序。
情绪管理工具箱
建立投资决策清单,在净值波动超过阈值时强制进入24小时冷静期,定期复盘交易记录,统计"冲动交易"带来的损益差,参与定投社群获取心理支撑,避免陷入孤立决策困境。
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既非遍地黄金,也非危机四伏,专业机构测算显示,偏股基金指数年化波动率约23%,但持有3年以上正收益概率超85%,投资者需在防范尾部风险与把握周期机遇之间寻找平衡点,用资产配置代替择时赌博,方能在波动市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