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中国基金市场迎来新一轮行情波动,截至收盘,沪深300指数微涨0.28%,创业板指下跌1.03%,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受宏观经济数据、政策预期及国际资本市场联动影响,今日基金净值普遍呈现宽幅震荡,权益类基金表现差异显著,债券型基金则延续稳健态势。
从细分领域看,科技主题基金受半导体产业链政策利好推动,平均涨幅达1.5%;新能源板块受海外市场技术封锁传闻影响,相关基金净值普遍下跌1.2%-2.8%;消费类基金在双节临近的预期下逆势回暖,白酒、旅游主题基金涨幅居前,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2.1%-2.3%区间,债券型基金中短债产品单日涨幅0.03%-0.05%,中长期纯债基金微涨0.08%。
值得关注的是,ETF市场今日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创本月新高,其中科创50ETF(588000)单日净申购达12亿元,显示机构资金对科技成长板块的配置意愿增强,黄金主题QDII基金受国际金价冲高回落影响,净值波动幅度超过3%,凸显跨境投资的风险特征。
政策端:产业政策密集落地
今日早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国产化率目标,直接刺激半导体设备、材料类基金大涨,但午后财政部关于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吹风消息,导致光伏、风电基金集体回调,这种政策驱动的结构性行情,要求投资者具备快速解读政策的能力。
资金面: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45亿元
外资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净流出,主要减持消费白马股,数据显示,今日北向资金流出主要集中在贵州茅台(-8.2亿元)、宁德时代(-5.6亿元),导致相关重仓基金承压,但境内机构通过ETF逆势加仓,形成鲜明资金博弈格局。
全球经济联动: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
市场对9月21日美联储议息结果的预期分歧加大,若继续加息75BP,可能引发全球风险资产重新定价,今日部分QDII基金已提前反映这种预期,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161130)净值下跌1.8%。
多家头部基金公司今日发布紧急解读:
从操作层面看,专业机构呈现三大动向:
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个人投资者需把握三个关键原则:
避免情绪化操作
今日某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14:00-14:30期间出现申购赎回高峰,部分投资者在最低点恐慌赎回消费基金,错失尾盘3%的反弹,历史数据表明,追涨杀跌行为使基民实际收益比基金净值收益平均低40%。
构建合理组合
建议采用"532"配置法:50%稳健型(货币基金+纯债基金),30%均衡型(混合型FOF),20%进取型(行业主题ETF),例如今日市场,该组合最大回撤可控制在0.5%以内。
善用智能工具
支付宝基金指数红绿灯显示,当前中证医疗指数处于"低估"区间(PE百分位12%),而新能源车指数处于"正常偏高"区间(PE百分位68%),此类工具可辅助决策。
政策红利窗口期(10-11月)
预计三中全会前后将出台更多稳增长政策,基建REITs、专精特新、数字经济等领域或有超额收益机会。
估值切换行情(12月)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当前沪深300动态PE为11.8倍,低于近五年均值14.2倍,跨年行情值得期待。
全球资产再平衡
若美联储加息周期见顶,黄金ETF(518880)、恒生科技指数基金(513180)可能迎来估值修复。
今日基金行情再次印证: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也没有毫无价值的下跌,截至收盘,全市场共有37只基金创出历史新高,同时有206只基金净值跌破预警线,这提示投资者:与其追逐短期价格波动,不如深耕产业趋势研究,正如巴菲特所言:"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才是你得到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坚持价值投资、纪律定投、组合配置,方能在长期投资中笑到最后。
(全文共计2180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