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美联储公布了4月30日至5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这份文件揭示了美联储官员对当前经济形势、通胀前景及未来利率政策的深度讨论,尽管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4年开启降息周期,但会议纪要显示,顽固的通胀压力与强劲的就业数据令政策制定者更加谨慎,部分官员甚至对进一步加息持开放态度,本文梳理此次会议纪要的核心要点,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的潜在影响。
会议纪要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对通胀的评估,尽管美国4月CPI同比增速从3月的3.5%小幅回落至3.4%,但核心PCE物价指数仍维持在2.8%的高位,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当前通胀的“粘性”主要源于服务价格(如医疗、保险和娱乐)的持续上涨,以及住房成本回落的滞后效应。
部分委员指出,能源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中东局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在4月攀升至每桶90美元以上,而供应链瓶颈(如红海航运中断)也增加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多名官员强调,单凭货币政策无法解决供给侧问题,这暗示美联储可能需要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对利率路径的分歧显著扩大:
市场对这份纪要的解读偏向“鹰派”,导致美债收益率在纪要公布后跳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4%,美元指数站上105关口。
尽管美联储在声明中维持“经济温和扩张”的基调,但会议纪要透露出对增长动能的担忧:
部分官员认为,经济“不着陆”(即通胀未达标但增长保持韧性)的概率正在上升,这可能迫使美联储在抑制通胀和维持增长之间做出更艰难的选择。
会议纪要首次明确讨论调整缩表节奏,自2022年6月启动量化紧缩(QT)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缩减逾1.5万亿美元,但目前每月减持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的节奏可能不可持续。
多数官员支持逐步降低国债减持上限(例如从600亿降至300亿美元),以防止金融市场流动性突然枯竭,但这一调整的时机尚未确定,可能需等待隔夜逆回购工具(ON RRP)余额进一步下降(目前约5000亿美元),美联储排除了主动抛售MBS的可能性,强调将以到期不续投为主。
会议纪要公布后,期货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幅度的预期从年初的6次大幅缩减至1-2次,首次降息时点从7月推迟至9月甚至12月,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认为,美联储可能将利率峰值维持至2025年初。
值得关注的是,6月更新的“点阵图”可能进一步上调长期中性利率(目前为2.6%),这意味着未来加息周期的高点可能超出历史平均水平。
此次会议纪要以罕见的坦诚揭示了美联储面临的困境:既要遏制尚未驯服的通胀,又要避免政策过度收紧触发经济衰退,对市场而言,短期内需适应“高利率持久战”的现实,而长期则需警惕滞胀风险,正如鲍威尔所言:“我们正航行在未知水域,政策路径将高度依赖数据。”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美联储的每一步抉择都将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
(字数:1380字)
上一篇:东方财富股票未来走势预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