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分析 > 正文

美国蛋价5年飙升237% 各国时薪能买几个鸡蛋?

原创 四象工作室 四象工作室

过去五年,美国鸡蛋价格以237%的涨幅完成了一场“火箭式冲刺”。一盒A级大型鸡蛋的价格从2021年的1.47美元飙升到2025年的4.95美元,部分城市的超市中甚至高达10美元以上......曾被视为“廉价蛋白质”的鸡蛋,正成为昂贵又稀缺的消费品。

美国人失去的鸡蛋自由背后,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现在各国人民的时薪对鸡蛋的购买力又如何?

文 |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2022年底,禽流感如野火般席卷美利坚,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全美累计扑杀蛋鸡5800万只,占全国存栏量的17%。

这本是一场天灾,但真正将天灾催化成人祸的,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结构——全美90%蛋鸡集中在37个工业化鸡场,其中前四大企业(Cal-Maine、Rose Acre等)掌控58%市场份额。这就好比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要一家鸡场暴发疫情,或是某些关键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运输或储存等,这些大公司无法正常运作,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陷入瘫痪。

事实上,不止是鸡蛋,大部分的日常消费品都在让美国老百姓越来越消费不起。早在2021年,美国通货膨胀趋势就显示显现,汽油、食品和住房价格飙升成为通胀的主要推手。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在2021年1月到2025年1月的统计区间,美国鸡蛋价格飙升238%,成为名副其实的“涨价王”,咖啡价格上涨53%,牛肉价格上涨40%,黄油价格上涨35%......这些美国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饮食消费品,都在默默地涨价,而同一时期美国人的平均工资涨幅只有20%。

如果说咖啡还能凑合喝速溶,牛肉贵还能吃鸡肉,那么鸡蛋可以说是没有平替,虽说TikTok上不乏年轻人用豆腐和姜黄粉调制“假炒蛋”的魔幻食谱获得百万点赞,但它的口感、香气和营养价值与真正的鸡蛋是无法比拟的。

在美国民众对暴涨的蛋价怨声载道时,全球其他国家能否“吃得起”蛋?

四象统计了各国的最低标准时薪,以及该国的平均蛋价,计算出各国人民最低时薪对于鸡蛋的购买力。

在东亚,日本凭借97%的鸡蛋自给率,将时薪7.01美元转化为39个鸡蛋;韩国的最低工资与日本差不多,蛋价略高一些,一个小时的薪资能买30个鸡蛋;而中国由于各地薪资标准不同,以北京最低时薪标准3.64美元为例,则能买27个。

而同属亚洲的印度,虽然有着全球最低的蛋价(0.97美元/打),但平均在0.27美元的时薪,仅够购买3个鸡蛋。

目光转向欧美,英国可以以14.78美元/小时的薪资,豪气买下46个鸡蛋,而美国人就没那么幸运,以目前的蛋价,只够买17个鸡蛋。

美国政府还被曝出曾向欧洲“求蛋”未果,转而向土耳其和韩国进口鸡蛋。可以看出这一波涨价,属实戳到了普通民众的刚需和痛点上。

美国的养鸡模式曾被视为现代农业的典范:集约化生产、资本驱动、效率至上。但这场鸡蛋危机暴露出其致命缺陷——当产业链高度集中,自然灾害便成为资本哄抬价格的借口。

为了应对高度集约化生产带来的隐形风险,欧盟用“鸡蛋革命”立法打破资本垄断,禁止层架式鸡笼,强制分散养殖。中国的“菜篮子”逻辑则是通过中央储备粮仓调控、本土供应链闭环。这些案例证明,鸡蛋的稳定供应从不是市场自由的馈赠,而是公共性与资本性博弈的结果。

当普通人需要为了买一打鸡蛋而发愁,所谓的经济繁荣不过是账簿上的数字游戏。毕竟,一个连蛋白质自由都无法保障的社会,又该谈何高质量的生活?

原标题:《美国蛋价5年飙升237% 各国时薪能买几个鸡蛋?》

阅读原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