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分析 > 正文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2021年年报净利-1101600.00万元 同比增长6.86%

一、基本财务数据情况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2021年年报净利-1101600.00万元  同比增长6.86%

数据四舍五入,查看更多财务数据>>

二、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不分配不转赠

三、业务回顾与展望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2021年业务回顾

  2021年,全球经济在2020年低基数基础上显著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9%。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增长8.1%,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国民经济总量突破人民币110万亿元。

  2021年,全球航空业呈现复苏势头,旅客出行信心和意愿增强,但因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航空客货运持续分化,客运保持弱复苏,货运维持高增长。我国航空业在疫情反复影响下,出现逐步恢复向好趋势,全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为857亿吨公里、4.4亿人次、732万吨,同比分别提高7.3、5.5和8.2个百分点。本集团持续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坚守航空安全底线,积极应对经营挑战,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集团实现安全飞行211万小时,旅客运输量约9,850万人次,货运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公司“绿色飞行”获得商务部首届“金钥匙”冠军奖,公司连续11年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品牌力研究航空服务业第一品牌。

  1、疫情防控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持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我们结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及时修订完善公司防疫制度措施;我们重点防范境外输入疫情,推动防疫关口前移,做好入境旅客防疫管控,制订国际航班机组全流程防疫指引;我们积极配合国家疫情防控措施,推动疫苗接种全覆盖,国际航班机组人员和高风险岗位人员100%完成加强针接种。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应对疫情挑战,保障隔离机组人员约5万人次,组织全员参加防疫培训,组织超190万人次进行核酸检测,公司新冠疫苗航空运输专班为境内外运输新冠疫苗超1.3亿剂。

  2、安全管理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提升安全品质,开展安全体系完善、作风建设整治、安全风险管控专项工作。我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安全七大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我们运用数字化理念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安全管理专业系统;我们开展作风整治专项工作,运用技术手段推进作风问题显性化。

  3、经营应对

  报告期内,本集团紧盯疫情变化,全力提升经营效益。我们坚持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突出“两匹配两加强”,即运力与市场匹配,运量与运价匹配,加强收益管理,加强客户基础。我们调整运力引进节奏,不断优化机队结构,结合疫情发展分类施策;及时调整运力布局,积极争取时刻资源;提升不动产利用率,推动不动产精细化管理。报告期内,我们把握货运市场机遇,持续创新销售模式,拓展仓储、电商贸易等创新业务,组织客改货航班7,023班,完成货邮运输量144.2万吨,货运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4、枢纽网络

  报告期内,本集团深入推进枢纽网络战略,加快推进广州、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枢纽建设。我们持续打造广深一体化枢纽,深耕大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市场航班时刻覆盖;推动北京枢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大兴快线建设,打造广深蓉等6条快线,全面提升大兴机场经营品质。

  我们统筹拓展海南自贸港市场,积极争取新增时刻;通过联营拓展航线网络,与()、长龙航空等7家合作伙伴新签合作协议。

  5、精益管控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完善成本管控长效机制。我们持续开展精益管控成本专项活动,执行增收节支措施1,120余项,全公司逐步形成精益管控共识;积极争取政策优惠,开展税收筹划;持续完善采购体系,控制采购费用;持续优化公司债务结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化解油价、汇率、利率、应收款项等风险,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6、运行服务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提升运行质量,丰富服务品牌内涵。我们开展航班正常专项提升行动,重点执行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措施,连续六年航班正常率行业领先;搭建AOC、GOC视频协作平台;我们强化服务管控,建立疫情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三天内航班调整服务质量管理;国内首家推出“行李到家”和“航空-地铁”行李联运服务。报告期内,本集团获得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第12名,居国内主要航空公司之首。

  7、改革发展

  报告期内,本集团深化改革取得进展,发展战略逐项落地。我们制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统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治理改革向下贯穿,制定董事会向管理层授权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机队、市场、人力、产业、资产负债五大结构调整优化;全面推广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将市场化经营机制向下贯穿;推动机务维修“市场化、一体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推进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报告期内,本集团超额完成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成立工程技术分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五大结构调整优化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8、社会责任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定推进绿色飞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积极响应碳达峰要求,采取航路优化、航油管理、飞机减重等措施促进飞机节能减碳;“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累计减少2,000多吨机上餐食浪费;持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加快研发、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塑料替代产品;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资源投入,带动4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国际、国内航空业发展情况

  1、国际航空业发展情况

  客运需求缓慢恢复,亏损收窄。国际航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航空业持续受到新冠疫情冲击,2021年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按照收入客公里计算)与2019年全年相比下降58.4%,与2020年相比有所改善,其中国际客运需求与2019年相比下降75.5%。全行业亏损预计为518亿美元,同比减亏859亿美元。载客率为67.2%,与2019年相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货运需求强劲,收入增长亮眼。国际航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航空货运需求比2019年增长6.9%,比2020年增长18.7%。因全球客运需求不足,提供腹舱载货运力的客机较少,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货运运力与2019年相比下降10.9%。货运收入增长亮眼,全球航司货运收入预计增至1,750亿美元。

  行业复苏面临持续挑战。国际航协表示,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对全球航空业产生巨大冲击,全球航司大幅削减成本,持续调整业务。国际航协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但鉴于旅客的积极出行意愿,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2、中国航空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数据:

  2021年,中国民航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2万吨,同比提高7.3、5.5和8.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全行业全年完成投资人民币1,150亿元,同比增长6.4%,全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248个。中国民航航班正常率88%,连续4年保持在80%以上;全国29家机场实现身份证一证通行,66家机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40家千万级大型机场开通旅客“易安检”服务。

  (二)航空行业特点

  1、民航业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产业,其发展水平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另一方面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民航业具有公共性的特点

  民航对促进国际交往、服务大众出行、抢险救灾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有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空客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开展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保障,国际间跨洋客运几乎都需要借助航空运输。航空货运是商贸、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也是邮政快递产业发展的基础。

  3、民航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高度集成了大量先进科技。民航业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上游航空制造业可拉动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民航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

  高风险一方面体现在空中运输的不确定性,不安全的风险源复杂、种类多,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体现在受政治经济形势、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疾病影响很大,本次新冠疫情就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汇率、利率、航油价格波动也会对经营盈利产生较大影响。高投入体现在航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包括运力投入的投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其中飞机引进成本、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巨大,同时配套的基础建设、设施设备和技术改造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三)行业地位

  本集团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运营包括波音787、777、737系列,空客380、350、330、320系列等型号客货运输飞机878架。

  本集团机队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2018年6月,本公司荣获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最高奖“飞行安全钻石二星奖”。

  近年来,本公司着力建设广州、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态逐步形成。2021年,本公司持续推动北京枢纽高质量发展,打造广深蓉等6条快线,大兴机场市场份额达45.9%。

  同时,本公司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大湾区市场控制力巩固提升,广深珠惠国内始发运力份额达到38%,积极布局珠三角枢纽机场。公司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战略,巩固提升海南重要城市的市场份额,推动产业项目落地。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

  (1)提供国内、地区和国际定期及不定期航空客、货、邮、行李运输服务;

  (2)提供通用航空服务;

  (3)提供航空器维修服务;

  (4)经营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代理业务;

  (5)提供航空配餐服务(仅限分支机构经营);

  (6)进行其他航空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为该

  等业务进行广告宣传;

  (7)进行其他航空业务及相关业务(限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人身意外伤害险);航空地面延伸业务;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限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资产租赁;工程管理与技术咨询;航材销售;旅游代理服务;商品零售批发;健康体检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经营模式

  本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聚焦质量效益,确定“坚持五大发展、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六大行动、实现六大转变”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

  本公司坚持安全、高质量、创新、合作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枢纽网络战略、生态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精益管控战略、品牌经营战略的“五大战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大战略机遇、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对标一流管理提升、五大结构调整优化、服务品质攻坚提升的“六大行动”,力求实现由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由全面拓展市场向重点突破转变,由相对单一产业向高相关多元化产业转变,由重计划管控向重市场运作转变,由传统商业模式向数字化、生态圈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六大转变”。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已逐渐形成强大完善的规模化、网络化优势,以广州、北京为核心的枢纽网络发展格局,大运行与矩阵管理相结合的资源协同能力,优质品牌服务影响力和全面领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等五大核心竞争力。

  (一)强大完善的规模化网络化优势。南航机队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机队性能先进;航线网络最密

  集,形成了密集覆盖国内、全面辐射亚洲、有效连接欧美澳非洲的发达航线网络;年旅客运输量最多,是国内首个运输量过亿的航空公司。南航现有北京、深圳等18家分公司和厦门航空等8家控股航空子公司,分子公司能较好地协调当地市场、机场、大客户、渠道和媒体等资源,为枢纽输送中转客源。同时公司设立了7个区域营销中心,拥有21个国内营业部和遍布各大洲的53个境外营业部,已经形成了分公司、控股公司、区域营销中心、营业部为主的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

  (二)不断强化以广州、北京为核心的枢纽网络战略。南航聚焦构建以枢纽为核心、战略重点市场

  为关键、发展市场为支撑的航线网络结构,着力建设广州、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枢纽,实现双轮驱动,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态逐步形成。2021年,南航深耕大湾区,开创央地合作新局面,努力将广州枢纽打造成为与省市共建的国际航空枢纽典范,目前南航在广州市场份额近50%,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南航坚持北京枢纽做精做优,2021年在大兴机场的时刻份额突破45%,成为最大主基地航空公司,为枢纽打造提供有利条件和资源。南航全面推进枢纽网络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资源,形成“南北呼应、比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

  (三)不断提升的大运行管控及资源协调能力。南航具有多基地、多枢纽、多机型、大机队等规模

  特点,公司已初步形成“总部管总,分子公司、区域营销中心、营业部主战,矩阵单位主建”的管控格局,核心资源更加集中、协同指挥更加有力、动态响应更加及时,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大运行建设以来,南航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平台建设,巩固支撑体系,基本形成了“集中管控、高效决策、沟通顺畅、系统联动”的大运行管理框架,航班运行效率提升明显。南航持续深化营销领域改革,加强疫情下运力与市场匹配度,强化营销服务质量管理和客户经营体系建设,营销管控格局不断优化。

  (四)争创世界一流的品牌服务水平。南航开展大服务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服务品牌,不断改进服

  务质量,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外持续提升。2021年,南航通过打造人性化、数字化、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五化”航空出行品质服务,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公司航班正常率连续6年位居行业榜首。公司全面履行重大任务保障、乡村振兴、节能减排等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阳光南航、责任央企的良好形象得到有力彰显,圆满完成抗疫人员、物资运输重大保障任务,助力国产疫苗走向世界。

  (五)全面领先的信息化系统。南航十分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拥有超过1,000人的信息化人才

  队伍,为相关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新版官网、移动APP、微信平台、B2B等多个IT系统建设改造,形成了客运营销、运行控制、空地服务、航空安全、货运、企业管理和公共平台等系统,有力支持了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取得了行业内普遍认可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公司围绕数字化客户、数字化员工、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公司“四化”的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数据中台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加强。公司全面推动“生态圈战略”落地,全力打造移动客户端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一机在手、全程无忧”的功能全覆盖目标已经实现,APP激活数、社交媒体粉丝数等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01,644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9,083百万元,同比上升9.81%;运输总周转量为21,208.71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上升1.94%;旅客运输量98.50百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上升1.70%;客座率为71.25%,比上年同期下降0.21百分点;飞机利用率为每日6.9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0.06小时。

  报告期内,本集团旅客运输收入为人民币75,392百万元,占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6.52%,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4,858百万元,同比增加6.89%;旅客周转量为152,426.29百万客公里,比上年同期下降0.66%;每收费客公里收益为人民币0.49元,同比上升6.52%。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货邮运输收入为人民币19,887百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0.18%,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3,394百万元,上升20.58%;货邮运周转量为7,711.30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上升6.29%;每货邮吨公里收益为人民币2.58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3.66%。

  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04,229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9,326百万元,上升9.83%。主营业务成本为人民币101,963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8,848百万元,上升9.50%。

  航油成本为人民币25,505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69%。

  报告期内,本集团销售费用为人民币4,993百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6%;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678百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0%;财务费用为人民币4,025百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4.48%,其中剔除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人民币6,202百万元,减少7.65%,主要是租赁负债的利息支出减少13.75%;汇兑收益为人民币1,57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910百万元。

  报告期内,本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2,103百万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0,842百万元。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3,37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76%,主要是报告期公司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5,14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5.37%,主要是受本年引进自有飞机增加的影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人民币2,168百万元,去年同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为人民币22,299百万元。

  主要是2020年开展了非公开发行A+H股和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期无相关事项。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22,948百万元,比上年末减少0.97%,其中流动资产为人民币37,866百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73%,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1,119百万元。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85,082百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88.27%,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2,048百万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总负债为人民币238,703百万元,比上年末下降1.06%,其中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0,990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46.50%,比上年末上升16.00%。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27,713百万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为53.50%,比上年末下降12.2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人民币67,616百万元,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1,730百万元,主要为本报告期发生可转债转股及本年亏损的综合影响所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