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显著的“蛇吞象”式并购潮,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提升,更是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资源的迫切愿望的体现。近日,海尔生物(688139.SH)与上海莱士(002252.SZ)之间的合并计划成为了市场的焦点,海尔生物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市值接近480亿的上海莱士。而宏创控股(002379.SZ)也宣布收购净资产达472亿元的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这显示出市场上的“蛇吞象”式并购案例正逐渐增多。
这一系列并购重组案例代表着A股市场自9月24日实施“并购六条”政策以来的显著回暖。根据数据显示,自此政策发布以来,超过130家上市公司已公告重大重组事件,同比增长超过两倍。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活跃性,更多的是企业渴望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结果。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的田利辉教授指出,虽然“蛇吞象”并购能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财务、监管及整合风险,企业在进行这类并购时需格外谨慎。
政策支撑是此次并购重组潮热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监管机构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丰富市场并购重组的路径。例如,“科创板八条”及“并购六条”明确了对并购重组的支持方向,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性转型和产业整合,增强市场的包容度和灵活性。这种政策背景无疑为企业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也激发了相关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从趋势来看,当前的并购活动更具理性。尽管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意向高涨,实操层面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部分公司在并购谈判中尚未达成共识,企业对于并购的态度较为谨慎,主要还是以基本面和成长性为导向。相较于2015年那轮过热的并购潮,此次的并购环境无疑成熟了许多。
企业在选择并购标的时,往往会关注如何通过“补链、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目前较为看好的并购方向包括一是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的整合,这些领域通常被视为技术“卡脖子”行业;二是周期性行业的并购,尤其是金融及光伏等行业,通过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国资和国企的重组改革,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也能增强地方经济的稳定性;四是民营企业的逆向混改,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及抗风险能力。
然而,尽管并购热潮已经升温,实际交易的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难点,尤其在定价、尽调及监管审批等方面的阻碍。市场目前仍存在着对于估值的差异,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大量的融资轮次后,对并购的心理预期提高,这使得价格谈判变得复杂。同时,随着交易案例的增多,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因未能达成核心条款而终止并购,这一趋势也将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A股市场的“蛇吞象”式并购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企业在探索快速扩张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着丰富的机会与复杂的挑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一趋势,审慎评估相关标的的基本面、行业前景及潜在风险。在参与这场并购潮中,能够带来灵活及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将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最后,所有投资决策均需基于充分的研究和充分的风险评估,切忌盲目跟风。
有话要说...